茅台酒扩产遇阻,碧春酒厂能否成为“救市主”?
发布日期:2024-12-21 13:50 点击次数:100
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紧张,苏联要求中国偿还约54亿美元的债务。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茅台酒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国际认可度,成为极少数能被苏联接受的抵债物品之一。因此,茅台酒被总理列为战略物资,并指示其扩产。
在这个宏大背景之下,国家轻工部迅速行动,指定贵州省轻工业研究所全力承担起扩大茅台酒产量的重大研究课题。国营毕节地区酿酒厂,也就是如今的碧春酒厂,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贵州高原腹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拥有酿造优质白酒的天然优良条件,从而幸运地被遴选为试点酒企之一。
碧春酒厂的前身郭家湾农场酒厂,始建于1951年,在那个时期开启了酿酒之旅。1969年,酒厂更名为国营毕节地区酿酒厂,并成为国家轻工部扩大茅台酒产量研究的试点企业之一。靠着16株茅源菌群,成功承袭了茅酒血统,被酒友称为“小茅台”,并在此后成为“两大酱香保密酒企之一”。
碧春酒厂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更在于其对传统酿酒工艺的坚守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碧春酒厂在茅台酒酿造工艺基础上,通过对酿酒工艺的不断研究改进,细化了30道工序和165个工艺,将高效、稳定的酿酒技术运用于基酒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并斩获国家「一种新型酱香酒酿造方法」的发明专利。
因此,碧春能够作为首家试点企业,不仅是对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认可,更是对其酿酒技艺和品质的高度认可。这标志着碧春酒厂在酱香型白酒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毕节茅台酒苏联碧春酒厂国家轻工部发布于:河南省上一篇:没有了